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支付需求的日益增长,支付机构在中国市场中迅速崛起,成为了国内支付行业中的一股重要力量。然而,最近一段时间里,全国支付机构数量锐减的趋势却引发了人们的关注。那么,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?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如何呢?下面,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。
一、全国支付机构数量锐减
支付机构是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,经批准筹备,依法注册成立的,从事网络支付、预付卡、移动支付等业务的金融企业。近些年来,随着移动支付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务的兴起,越来越多的支付机构涌入了市场。但随着监管审查的加强和市场调整的深入,全国支付机构数量却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。
具体来看,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《中国支付机构运营情况》报告,截至2020年6月底,全国共有支付机构586家,较去年底减少19家。其中,支付机构数量最多的广东省也出现了8家机构撤销支付业务,撤销范围包括预付卡发行、网上支付、移动电话支付、POS终端采购等。其他省份如河南、山东、贵州等地的支付机构数量也呈下降趋势。
而引起全国支付机构数量减少的原因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。
1. 监管政策的紧缩: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升级,支付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提高,行业整合加速,机构数量不断减少。
2. 行业竞争的加剧:随着支付市场的日益饱和,各大支付机构加强服务和产品创新、推广等,行业竞争进一步升级,小型的支付机构难以承受巨大的市场压力。
3. 合规风险的增加:不合规经营将会面临大额罚款或停业整顿,之前或者实行不合规的支付机构必须转型或者退出市场。
二、未来支付机构的发展趋势
随着全国支付机构数量的下降,未来支付行业的竞争格局以及发展趋势也将出现一些变化。
1. 行业加速整合:未来支付机构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,而大公司的逐渐垄断也将会出现趋势,总体上会出现筛选效应,既有巨头公司快速成长,小公司关闭,行业将加速整合。
2. 更加注重风险控制:各类支付机构为了避免涉嫌套现、洗钱等违规操作被出台罚款,将会更注重风险控制。例如,部分支付机构通过规范管理、智能机器人等手段来减少人工操作,减少违规记录的产生。
3. 支付场景更加多样化:随着支付行业的进一步深耕,支付场景将会越来越多样化,支付机构需要不断创新,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场景多样化的需求。例如,支付机构可以开发智能结算工具,支持快速支付和结算。
三、结论
目前,随着监管政策的加强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,全国支付机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,未来行业将更加整合,在这一过程中,行业大公司将逐渐壮大,小型公司将包括数在内被舍弃。未来支付行业发展将更加注重风险控制,同时支持的支付场景、多付方式也将更加多样化,适应各类人群的需求。